环境监测目的和分类
1、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含义:
A、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
B、寻找污染源,探明污染原因,从而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源提供依据。
C、积累环境本底值,为掌握环境容量提供依据。
D、为制订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被喻为“环保工作的耳目”,定量管理的 “尺子”。
(1)按监测目的分:
A、 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
B、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特种目的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发生污染事故时的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及范围等。可采用流动车、,船、航测卫星遥感监测等形式。
促栽监测:主要解决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矛盾进行监测,由国,家权威部门进行如排污收费。
考核验证监测:人员考核、方法验证、企业上等级环保指标,的考核。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咨询服务监测:
按监测介质分: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噪声监测
大气监测的主要对象是正常大气、污染大气和各种大气污染源。对正常大气、污染大气来说,一般在近地面进行监测。由污染源排人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因对流、扩散而可能到达距地面的.大高度为2~3km,所以这一高度区段也可能成为监测对象区。此外,在距地面约 25km上下的臭氧层中
水质监测:主要对象是各类天然水、工农业废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等。
土壤监测:主要对象是污水灌溉用地的土壤、工矿企业周围的土壤、施用大量化学农药(包括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和废渣肥料)地区的土壤、大量堆积有害工业废渣地区的土壤、城乡居民区的土壤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壤等。
生物体监测:对象主要是植物的根、茎、叶、穗壳和种子以及动物的体液、脏器、粪便、毛发和指甲等。
固体废物监测:主要对象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物理监测
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1)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环境体系是动态的平衡体系,环境样品中组分复杂而且可能随时发生变化。(2)待测物质的含量低 (3)有害性 (4)不确定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外源性干扰生物与人体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化学物质。
环境标准定义: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为获得.佳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环境和污染物排放源中有害因素规定限量阈值及其配套措施(技术规范)所做的统一规定。